沃野织就丰收景 家园和美气象新

10-22 18:49  






澴川大地,生机无限。当历史的车轮驶过“十四五”这不平凡的五年,在孝感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用汗水和智慧书写辉煌篇章。收官之年回眸,成绩单厚重提气:粮食总产连续十年稳定在46亿斤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大关,农民收入增速跃居全省前列,村集体经济过10万元全覆盖……一系列亮眼数据,标志着孝感市农业农村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活动在孝举行。全媒体记者徐文 杨涛 周洋 李舜钇 摄


当前

孝感紧紧围绕

“鱼米之乡所向、建设副中心所需、

孝感农业农村所能”的总体定位

以“土特产”龙头企业培育为主要抓手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十大提升行动”

聚力建设华中地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为“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

贡献更为强劲、更加坚实的“三农”力量

固本强基: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现代农业“压舱石”愈加稳固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十四五”以来

孝感市始终将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作为头等大事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现代农业的“筋骨”日益强健


孝昌县白沙镇刘店村万亩稻田迎丰收。通讯员胡学军 摄



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筑牢“丰收基石”。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3.02万亩,其中在“饭碗田”的核心——永久基本农田上建设达381.64万亩,占比高达75%,建设规模位列全省第2。正是基于如此坚实的耕地基础,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跻身“全国产粮大县”行列,连续多年实现粮食丰产丰收。2024年,全市粮食产量跃升至47.9亿斤,较“十三五”期末增长2.9%,实现了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可喜局面。


藏粮于技,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插上“科技翅膀”。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82.18%,全省第4,意味着从春种到秋收,机械化已成为绝对主力。智能农机在田间驰骋,无人机在空中施肥撒药,物联网技术监测作物生长……现代农业科技的身影在孝感农田里随处可见。这不仅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更精准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多元供给,“菜篮子”“肉盘子”“油瓶子”量足质优。

油菜扩种面积连续三年稳居全省首位,为“油瓶子”安全贡献了孝感力量;蔬菜产量位居全省第3,保障了城乡居民四季餐桌的丰富;家禽出笼量连续多年蝉联全省第1,禽蛋产量稳居全省第3,更值得一提的是,“神丹”蛋品综合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全国第1;水产品产量全省第5,鱼虾蟹鳖丰富了百姓膳食结构。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高居全省榜首。这份沉甸甸的业绩,让孝感在2025年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当之无愧成为典型交流的焦点。


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乡村振兴底色更加温暖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

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十四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期

孝感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到2020年底,如期兑现了庄严承诺:全市累计实现35.77万贫困人口脱贫,503个贫困村(含36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国家级贫困县大悟县、孝昌县成功摘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动态化监测,精准帮扶防止返贫致贫。

过渡期以来,将防止返贫摆在突出位置,建立起快速发现、及时响应的监测帮扶机制。截至10月份,全市累计纳入监测帮扶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共5955户、18621人。通过有针对性的产业帮扶、就业支持、综合保障等措施,已有78.3%的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孝感连续四年在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2024年,孝昌县代表湖北省接受国家考核评估,展现了孝感在防止返贫方面的硬核实力。


提质增效:
聚力产业延链补链,农业产业化动能澎湃

       
产业兴旺

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十四五”期间

孝感市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

强力推进“五个一”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和“土特产”龙头企业培育行动

推动农业从“原”字号到“精”深加工

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的华丽转变


孝感首衡城第二届新春年货大集。全媒体记者徐文 摄



龙头引领,企业矩阵不断壮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五年来,累计创建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8家,总量跃居全省第3;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4家,总量位列全省第5。尤为可喜的是,仅2024年,全市就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新增数量高居全省第1,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品牌赋能,“孝感味道”香飘四海。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做大做强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孝感香米、孝感红茶等九大区域公用品牌。2023年,湖北茶叶出口俄罗斯专列首发,让“孝感红”贡茶搭乘中欧班列,香飘万里,成功打入国际市场;2024年8月,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在孝感举办,续写了新时代的“茶路传奇”;2024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抹茶专业委员会在孝感成立,标志孝感加速迈向“中国抹茶产业发展第一城”。孝感麻糖和米酒双双获评“我最喜爱的湖北品牌”。一个以“孝爱有礼”为核心的品牌矩阵正在形成,不断出彩出圈。


项目驱动,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农业招商引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甲,成功引进了双胞胎、绿沃川等一批行业标杆项目。特别是首衡城·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的建成运营,打造了省级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平台,累计交易量、交易额顺利突破“双千”(千万吨、千亿元)大关,成为辐射华中、影响全国的农产品流通枢纽。2024年,全市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总数达到612家,位居全省第3;全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高达1231.57亿元,稳居全省第2,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高新区湖北米婆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动生产线。 全媒体记者吴垠 摄


宜居宜业: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和美乡村焕发新颜。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孝感市深入学习运用

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让乡村真正成为

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

的美丽家园


大悟县河口镇湖北半兵卫茶叶有限公司抹茶产业园。 全媒体记者吴垠 摄



示范引领,美丽乡村串点成线。

坚持由点及面、循序渐进,累计建设和美乡村(美丽乡村)570多个;更令人振奋的是,省级和美(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县项目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省仅襄阳和孝感两市获此殊荣。这意味着,孝感的乡村建设正在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全域美”加速迈进。


环境整治,农村面貌深刻重塑。

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关键环节,孝感市下足了“绣花”功夫。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分别达98.5%、59.1%、58.04%,均超全省平均水平。这些看似是“小事”,却是关系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大事”。2024年,孝感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绩效评价全国最优。在长江保护治理攻坚战中,孝感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年度考核连续四年获评“优秀”等次,位居全省前列,守护着宜居美丽的家园。


善治有为:
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文明乡风浸润心田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孝感市坚持党建引领

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方式

提升治理效能

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改革赋能,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给农民吃下“定心丸”。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均纳入线上实时监管,有效管好了集体的“钱袋子”,保障了农民财产权益。


德法并举,培育文明乡风民风。

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为抓手,通过民主协商议事,极大提升了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创新“法治+德治”协同机制,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红事简办、白事新办”标准,“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人才驱动,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十四五”期间,累计培养“一村多名大学生”849人;培育高素质农民11200人;认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17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这些“土专家”“田秀才”和新农人,成为扎根乡村、带动发展的主力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2020年至2024年,孝感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10.62%,全省第1。收入的持续增长,是乡村治理成效最直接的体现。


融合共生:
探索城乡融合路径,共享发展成果


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的重大课题

孝感市坚持由小到大、以点带面

以农业农村“五个一”小切口

全面撬动乡村振兴大纵深

围绕“路、村、田、业、治”

高标准建设孝云乡村振兴走廊

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孝感特色的

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孝云乡村振兴走廊。全媒体记者王德强 摄



强村富民,集体经济跨越发展。

探索实践产业造血、资源活血、政策补血“三管齐下”的孝感路径,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内生动力。2024年,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总计3.12亿元,村平均收入17.2万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孝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大关,为全省提供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孝感样本”。


流通增效,农产品“出村进城”畅行无阻。

在全省首创生产链、供应链、销售链、监管链“四链合一”的市级标准体系,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提供安全保障。2024年,全市农产品“出村进城”上行量稳居全省第2,越来越多的孝感优质农产品摆上了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典型引路,孝感模式获得认可。

谋划实施的农业农村“十大提升行动”,因其系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中部地区市级典型案例,是湖北省唯一入选的市州。2023年孝感市强县工程首次考核位居全省第3,在2024年省委农村工作会上受到通报表彰。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省主场庆祝活动在孝感成功举行,全面展现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丰硕成果和新时代农民的风采。孝感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正在精彩描绘,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歌正嘹亮唱响。


来源:孝感日报